• English
  • 中文 (台灣)
  • 中文 (中国)
  • Español

中央空調冷氣

什麼是中央空調冷氣呢?

管式冷氣技術師傅表示,所謂的中央空調冷氣系統就是由一台主機通過風道過風或冷熱水管接多個末端的方式來控制不同的房間以達到室內空氣調節目的的空調。 什麼是中央空調冷氣系統, 中央空調冷氣系統就是起到一個改善室內溫度以及空氣品質的, 對於中央空調的工作原理來說, 它與普通的空調又有一定的區別, 下面管式冷氣技術師傅就具體的介紹一下什麼是中央空調冷氣系統, 以及中央空調系統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家用中央空調系統(又稱為家庭中央空調、戶式中央空調)是一個小型化的獨立空調系統。 在製冷方式和基本構造上類似於大型中央空調。 由一台主機通過風管或冷熱水管連接多個末端出風口, 將冷暖氣送到不同區域, 來實現室內空氣調節的目的。 它結合了大型中央空調的便利、舒適、高檔次以及傳統小型分體機的簡單靈活等多方面優勢, 是適用於別墅、公寓、家庭住宅和各種工業、商業場所的暗藏式空調。

 

中央空調系統由冷熱源系統和空氣調節系統組成。 有主機和末段系統。 按負擔室內熱濕負荷所用的介質可分為全空氣系統、全水系統、空氣-水系統、冷劑系統。 按空氣處理設備的集中程度可分為集中式和半集中式。 按被處理空氣的來源可分為封閉式、直流式、混合式。 主要組成設備有空調主機風櫃風機盤管等等。

 

製冷系統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冷量, 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的冷負荷;制熱系統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熱負荷的熱量。 製冷系統是中央空調系統至關重要的部分, 其採用種類、運行方式、結構形式等直接影響了中央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的經濟性、高效性、合理性。

中央空調系統由一個或多個冷熱源系統和多個空氣調節系統組成。 採用液體汽化製冷的原理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的熱負荷 ;制熱系統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熱量 ,用以抵消室內環境冷負荷 。 製冷系統是中央空調系統至關重要的部分,其採用種類、運行方式、結構形式等直接影響了中央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的經濟性 、高效性、合理性。

為了均衡用電,削峰填谷,世界各國都全面實行了峰谷電價政策,多國政府和電力部門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思想的指導下,大力推廣需求側管理(DSM),以緩解電力建設和新增用電矛盾。 各地區也出台了促進蓄冰空調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了蓄冷空調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特別是逐步拉大峰谷電價差,多數地區峰谷電價差已達三倍以上。 隨著各地峰谷電價實施範圍的進一步擴大和峰谷電價比的加大,為電力蓄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製冷原理

液體汽化製冷是利用液體汽化時的吸熱、冷凝時的放熱效應來實現製冷的。 液體汽化形成蒸汽 。 當液體(製冷工質)處在密閉的容器中時,此容器中除了液體及液體本身所產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氣體,液體和蒸汽將在某一壓力下達到平衡,此時的汽體稱為飽和蒸汽,壓力稱為飽和壓力 ,溫度稱為飽和溫度。 平衡時液體不再汽化,這時如果將一部分蒸汽從容器中抽走,液體必然要繼續汽化產生一部分蒸汽來維持這一平衡。 液體汽化時要吸收熱量,此熱量稱為汽化潛熱。 汽化潛熱來自被冷卻對象,使被冷卻對像變冷。 為了使這一過程連續進行,就必須從容器中不斷地抽走蒸汽,並使其凝結成液體後再回到容器中去。 從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體,則所需冷卻介質的溫度比液體的蒸發溫度還要低,我們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溫下進行,因此需要將蒸汽的壓力提高到常溫下的飽和壓力。

製冷工質將在低溫、低壓下蒸發,產生冷效應;並在常溫、高壓下冷凝,向周圍環境或冷卻介質放出熱量。 蒸汽在常溫、高壓下冷凝後變為高壓液體,還需要將其壓力降低到蒸發壓力後才能進入容器。

液體汽化製冷循環是由工質汽化、蒸汽升壓、高壓蒸汽冷凝、高壓液體降壓四個過程組成。

製熱原理

壓縮機吸入低壓氣體經過壓縮機壓縮變成高溫高壓氣體,高溫氣體通過換熱器把水溫提高,同時高溫氣體會冷凝變成液體。液體再進入蒸發器進行蒸發,(蒸發器蒸發的同時也要有換熱媒體,根據換熱的媒體不同機器的型號結構也不同。常用的有風冷和地源。)液體經過蒸發器後變成低壓低溫氣體,低溫氣體再次被壓縮機吸入進行壓縮。 就這樣循環下去,空調側循環水就變成45-55度左右的熱水了。 熱水經過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間,房間安裝有風機盤管把熱水和空氣進行熱交換實現制熱目的。

風系統工作原理

新風的傳輸方式採用置換式,而非空調氣體的內循環原理和新舊氣體混合的不健康做法,戶外的新穎空氣經過負壓方式會自動吸入室內,經過安裝在臥室、室廳或起居室窗戶上的新風口進入室內時,會自動除塵和過濾。 同時,再由對應的室內管路與數個功用房間內的排風口相連,構成的循環系統將帶走室內廢氣,集中在排風口“呼出”,而排出的廢氣不再做循環運用,新舊風形良好的循環。

 

盤管系統工作原理

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工作原理,就是藉助風機盤管機組不斷地循環室內空氣,使之通過盤管而被冷卻或加熱,以保持房間要求的溫度和一定的相對濕度。 盤管使用的冷水或熱水,由集中冷源和熱源供應。 與此同時,由新風空調機房集中處理後的新風,通過專門的新風管道分別送入各空調房間,以滿足空調房間的衛生要求。

美國、日本、加拿大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紛紛將冰蓄冷技術引入到建築空調系統。 國內各主要傳統空調廠家也已開始進行冰蓄冷等“非電”製冷技術方面的研發和儲備。 冰蓄冷作為一種新型的節能環保技術,在中央空調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新建工程,可以在設計施工階段將常規空調系統修改為冰蓄冷空調系統。 全國現有幾百家單位在使用。 2010年,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台板式製冰蓄冷空調在實際應用中,經過權威部門認定,比傳統空調節能40%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也為降低費用,全面推開冰蓄冷空調打下良好的基礎。 冰蓄冷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利用電價差來實現節省資金、達到供冷要求。 實際上國家的電力是處於供應緊張的狀況,有些省市不得不拉閘限電。 我國任何一個電力緊張的城市,夜間的電力都是過剩的。 而電能的發、供、用是同時同步的,發出來的電是不能儲存的。 晚上沒有用戶用電,發出來的電就白白浪費了。 為此國家和各地區就採取了峰谷電價政策,即削峰添谷;核心就是白天用電價格高,晚上用電價格低。

內容顯示,在發達國家,60%以上的建築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術。 美國芝加哥一個城市區域供冷系統,600多萬平方米的建築共有4個冷站,城市集中供冷。 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號冷站蓄冰量是12.5萬冷噸時,電力負荷438兆瓦,每日製冰4700噸。從美、日、韓等國家應用的情況看,冰蓄冷技術在空調負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築物相對聚集的地區或區域都可推廣使用。 目前我國每年新建建築面積約20億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約8億~9億平方米,為冰蓄冷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了巨大市場。 我國每年公共建築新增面積約3億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築採用冰蓄冷空調系統,全國每年可節電15億千瓦時。 從芝加哥的案例我們看到了冰蓄冷技術的應用前景,建議立即在國內推廣使用這一技術。 從技術成熟度、設備製造和施工能力、政策環境等方面看,冰蓄冷技術在我國全面推廣應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條件,加大推廣冰蓄冷技術勢在必行。 國家將進一步落實節能目標評價考核,形成技術推廣的倒逼機制,完善激勵政策,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逐步形成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多方緊密協作的推廣格局,因地制宜加快推廣冰蓄冷技術。

 

製冷原理

氣態製冷工質(如氟利昂 )經壓縮機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後進入冷凝器 ,與水(空氣)進行等壓熱交換,變成低溫高壓液態。 液態工質經乾燥過濾器去除水份、雜質,進入膨脹閥節流減壓,成為低溫低壓液態工質,在蒸發器內汽化。 液體汽化過程要吸收汽化潛熱,而且液體壓力不同,其飽和溫度(沸點)也不同,壓力越低,飽和溫度越低。 例如,1kg的水,在絕對壓力為0.00087MPa,飽和溫度為5℃,汽化時需要吸收2488.7KJ熱量;1kg的氨,在1個標準大氣壓力(0.10133MPa)下,汽化時需要吸收1369.59KJ熱量,溫度可抵達-33.33℃。 因此,只要創造一定的低壓條件,就可以利用液體的汽化獲取所要求的低溫。依此原理,汽化過程吸取冷凍水的熱量,使冷凍水溫度降低(一般降為7℃)。 製冷工質在蒸發器內吸取熱量,溫度升高變成過熱蒸氣,進入壓縮機重複循環過程。 蒸氣壓縮式製冷系統主要分為水冷式和風冷式,如圖2-1和圖-2所示。

壓縮機

製冷壓縮機是蒸氣壓縮式製冷裝置的一個重要設備。 製冷壓縮機的形式很多,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容積式製冷壓縮機和離心式製冷壓縮機。 常用的壓縮機主要有活塞式壓縮機 、渦旋式、螺桿式以及離心式壓縮機,如圖2-3所示。

容積式製冷壓縮機是靠改變工作腔的容積,將周期性吸入的定量氣體壓縮。 常用的容積式製冷壓縮機有往復活塞式製冷壓縮機和迴轉式製冷壓縮機。

離心式製冷壓縮機是靠離心力的作用,連續地將所吸入的氣體壓縮。 這種壓縮機的轉數高,製冷能力大。 國外空調用氟利昂離心式製冷壓縮機的單機製冷量高達30000kw。

吸收式製冷

吸收式製冷是液體汽化的一種形式,它和蒸氣壓縮式製冷一樣,是利用液態製冷劑在低溫低壓下汽化以達到製冷的目的。 所不同的是:蒸氣壓縮式製冷是靠消耗機械功(或電能)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而吸收式製冷則是靠消耗熱能來完成這種非自發過程的。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冷氣相關知識,可來信詢問或來電至休士頓管式冷氣 電話 713-783-7800; E-mail: tekaire168@gmail.com